新聞中心
國務院新聞辦3月16日發布《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》白皮書,其中關于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是一個重要篇章。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、民族的希望,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,為他們擦亮“人生第一屏”是全社會的責任,也是中國網絡法治的應有之義。
2021年,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達1.91億?!吨袊闯赡耆嘶ヂ摼W運用報告(2022)》指出,未成年人近半年內的上網率達99.9%,顯著高于全國互聯網普及率(73%)?;ヂ摼W已成為未成年人打開認知世界、增長知識見識的重要途徑。
但與此同時,一些問題也產生了:無底線蹭流量、誘導未成年人打賞、不良網絡游戲、網絡霸凌……網絡平臺上的一些機制和內容對未成年人形成了不良價值導向,甚至誘使未成年人做出違法行為。另外,一些短視頻為追求噱頭,搞怪扮丑、內容低俗,對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了損害,而算法機制又容易令未成年人沉迷其中?!懊刻觳煌5爻蕴?,對小孩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?不停地被算法喂養內容,最終小孩會長成什么模樣呢?”有專家曾經憂心忡忡地發問。
為給孩子們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,法規制度必須跟上。2019年我國制定了《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》,對兒童個人信息權益予以重點保護;2020年修訂的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設置“網絡保護”專章,為加強未成年人信息保護和防治網絡沉迷提供了明確法律依據。事實上,我國幾乎每一部系統性互聯網治理的法規、規章、文件,都有著對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規定。
與此同時,為解決沉迷網絡游戲、網絡視頻問題,解救那些“困在手機里”的孩子,有關部門祭出了實招、拿出了硬措施。比如,國家新聞出版署下達“史上最嚴”限游戲令,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、周六、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。同時,推動網絡直播和視頻平臺上線“青少年模式”,對青少年的使用時長、使用時間段等做出明確限制,讓網絡內容更適合未成年人的心智發展。
此外,“凈網”“護苗”專項行動接續開展,“清朗”行動一輪接著一輪,為青少年成長保駕護航。從治理“飯圈”亂象,到反對網絡暴力、防止“按鍵”傷人,針對階段性突出問題,相關部門集合全網的力量,壓實各方管理責任,為的就是打造互聯網的“藍天白云”,讓青少年安全上網、放心上網。
窺一斑而知全豹。青少年保護是網絡“中國之治”的縮影。網絡無遠弗屆,法治建設也必達遠方。有規則之處才有自由,有法治之處才有權益,“有所不為”才能為網絡發展留下“有所為”的空間。網絡不是法外之地,中國網絡之治正在打造互聯網的朗朗晴天。